編者按(an):8月(yue)27日,《山西日報》以《守匠心 謀(mou)創(chuang)新(xin)——走進(jin)平(ping)陽重工(gong)技(ji)(ji)能(neng)大師(shi)工(gong)作室(shi)》為題,對中國船舶集(ji)團旗下中國重工(gong)子公司平(ping)陽重工(gong)依托勞模(職工(gong))/技(ji)(ji)能(neng)大師(shi)創(chuang)新(xin)工(gong)作室(shi)開展技(ji)(ji)術攻(gong)關、科(ke)技(ji)(ji)創(chuang)新(xin)以及高技(ji)(ji)能(neng)人才培養等工(gong)作進(jin)行了深入報道。
一起來看全文。
董鵬(peng)技(ji)能(neng)大師創新工作室
肖順峰職工(gong)創(chuang)新工(gong)作室
平陽重工外(wai)景。本(ben)欄圖(tu)片均(jun)由本(ben)報通訊員攝
近70年來,先后研制生產了多種型號更新換代的產品,不斷填補國家空白,分別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二、三等獎;獲評中國煤炭機械工業50強企業、中國煤炭機械工業“雙十佳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山西省智能制造示范企業……中國船舶山西平陽重工機械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平陽重工)的榮譽墻,訴說著過往的光輝歷史。
“在公司的發展史上,敬業奉獻能力強、干事創業有擔當的高素質員工隊伍,始終是支撐我們發展進步的寶貴財富。”平陽重工黨委書記、董事長聶秋社說。
近年來,平陽重工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努力推進科技自主創新,多措并舉加大培養力度,充分發揮勞模工匠的引領、創新、輻射、示范作用,以勞模(職工)/技能大師創新工作室為依托,開展勞動競賽、技能競賽、“五小”競賽、職工技能創意比賽、“名師帶高徒”等活動,發揮好技能大師工作室在關鍵技術攻關、技能傳承創新以及傳道授業解惑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為企業培養了一支知識型、技術型、創新型人才隊伍,助推公司高質量發展。
造精品裝備 創優質品牌走近一臺普普通通的車床旁,平陽機電制造公司尖刀班班長董鵬正在加工零件,他沉浸在那0.005mm以內的工件壁厚差中,不斷摸索改進。經過近三個月的工藝攻關試驗,在無數次失敗中,董鵬終于將該成品的合格率由60%提高到了95%以上,僅此一項,每年為公司節約費用150余萬元。他以精湛的技藝、匠心的品質,在普通的車工崗位上,做出了驕人的業績,他的多項新材料加工工藝參數、加工刀具的設計和刃磨注意事項,成為平陽重工同類材料工藝編制規范。
“精益求精的態度+堅定的信念和執著的追求=成功,沒有什么捷徑。”董鵬說。“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技術能手、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車工特級技師”等榮譽,是對他三十余年如一日不懈追求工匠夢的最高褒獎。
有人說,董鵬是天生的“大師”。一些型號產品研制之初,許多特殊材料、形狀復雜的零部件久攻不下,董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虛心請教專家,查閱各種資料,并在車床上反復試制,驗證各種方案可行性。憑借執著的努力加上精湛的技藝,董鵬最終攻克了多個關鍵零部件的加工難關,為各型號產品的成功研制作出了貢獻,他創新采用的諸多先進操作法更是被同行們譽為“董氏加工法”。
2013年,“董鵬技能大師創新工作室”成立了,他帶領這支集合了平陽重工技能人才、技術骨干的創新團隊,挖掘員工中的絕招、絕技、絕活,推廣先進操作法,掀起創新熱潮。團隊先后攻克了高硬碳硼復合材料、薄壁筒形外殼體、斜軸、減震環等60余項產品加工難題,創造直接和間接經濟效益達1000余萬元。2018年1月,在山西省“五小”競賽成果精品展上,工作室團隊的創新成果《鉤頭表座的設計及應用》《中軸高精度對稱扁的銑削加工方法改進》贏得了同行專家的一致稱贊。2020年,董鵬技能大師創新工作室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命名為國家級工作室,成為公司一張亮麗的“國字號”創新名片。
董鵬十分重視對年輕人的技能培養,他把自己多年積累的加工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徒弟,班組里的每一個徒弟他都手把手帶、面對面教。董鵬培養出的徒弟中,如今已有5名“三晉技術能手”、9名高級技師、15名技師,有4人成長為崗位能手或班組長,成了平陽重工的骨干力量。
董鵬說,“工匠”是這個時代的氣質,是中國制造業崛起的基礎。他的追求,就是能做這樣一個“工匠”。作為工作室帶頭人,他將繼續堅守本職崗位,在裝備制造生產一線貢獻自己的力量。
做卓越工匠 鑄精密之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句話,在平陽精密制造公司王永軍的身上有著深刻的詮釋。瞧,一連串密密麻麻的程序編碼正在快速地輸入車床內,車間幾臺老式數控車,在他的改造下奇跡般“復活了”。他利用立方氮化硼車刀高速切削的加工方法,不但簡化了操控難度,而且將產品加工效率提高了20多倍。公司各種數控加工中心,不論是日本的、韓國的、美國的、德國的,他都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不厭其煩地耐心鉆研,掌握其性能及特點。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設備也是有靈性的,只有操作者和它達成高度統一,成為一體的時候,才能加工出完美的產品。”王永軍這樣說。多項科研重點項目在他的潛心研究下,一個一個被攻克。“山西省勞動模范、全國技術能手、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是他辛勤付出換來的榮譽。
作為一直扎根生產一線的技術人員,王永軍創造了“內外支撐法”“車銑結合法”“遞進層切法”等十幾項先進操作法;平均每年解決技術難題及加工瓶頸20多項,完成本工種高、精、尖生產任務60余項;在國家級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2篇;發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專利5項;“五小”成果8項;積極發揮“傳、幫、帶”作用,先后培養徒弟20多名,現都已成為公司技術骨干……
2020年,以王永軍命名的“技能大師工作室”揭牌成立。在他的主持下,平陽精密制造公司一大批“有匠心、有匠技”的青年員工會聚到了一起,他們注重機械加工的工藝研究和效率提升,解難題拓瓶頸,先后針對高精度薄壁類零件易變形、數控加工高溫合金切削參數參差不齊等方面難題進行技術攻關,并提煉總結形成成熟的解決方案應用到生產實踐,為公司打造精密機械加工核心能力作出了重要貢獻。他以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為依托,開展本行業領域專題講座120多個學時,培訓人員3000多人次。
在王永軍的帶領下,工作室成員先后獲得授權發明專利4項、實用新型專利8項,總結先進操作法16項,8名骨干獲得“三晉技術能手”“國防技術能手”等稱號。
筑精品工藝之根,夯人才隊伍之基。王永軍和他的工作室始終圍繞“攻關、傳藝、創新、交流”四個職能發揮作用,為推進公司創新發展提供澎湃的工匠源和創新力。
匯聚創新力 巧手筑未來“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是平陽液壓機械公司肖順峰的座右銘。他扎根一線生產27年,對激光熔銅熔覆產品相關技術有著獨特見解,創造了多項先進加工方法,解決了立柱千斤頂返修難題,提出的“珩磨頭連接器結構改進”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多年來,憑借嫻熟的技能和豐富的經驗,他精準控制液壓件生產中的質量關鍵點,組織攻關液壓件新產品,出色完成了多型號液壓件工藝研究和加工生產任務。
“創新是一個不斷突破的過程,遇到問題你只要想辦法去解決,就一定能夠找到方法。”肖順峰如是說。
2019年由平陽液壓機械公司12名技術技能人才組成的“肖順峰職工創新工作室”成立以來,他們圍繞解決液壓件在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加工技術問題,組織攻關工藝改進方案,先后完成了產品變形問題及輔具改進、熔銅產品的加工方法提升效率、缸筒加工工藝優化及刀具改進等攻關課題。肖順峰樂于施教、精心育棟,積極發揮技能傳承,做好以師帶徒工作。在他的悉心指導下,平陽液壓機械公司多名青年員工在省市級技能大賽中斬獲獎項,徒弟張國棟更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創造了“內外交替切削法”“優化刀軌提高精度控制技術”等多項先進操作法,并榮獲“全國技術能手”稱號。肖順峰本人更是“山西省五一勞動獎章”“山西省國防科技工業技術能手”的獲得者。
夢想是走向未來的動力。肖順峰正帶領他的團隊勇于擔當,與時俱進,不斷進取,用匠人巧手追逐夢想,共筑平陽美好未來。
秦雪峰職工創新工作室、吳俊職工創新工作室、田懷海職工創新工作室、李建波勞模創新工作室、藺杰職工創新工作室、王金強職工創新工作室……截至目前,平陽重工已相繼建成9個勞模(職工)/技能大師創新工作室,其中1個國家級工作室、4個省級工作室、2個市縣級工作室、2個公司級工作室,致力于形成職工創新智慧競相迸發、創造潛能充分釋放、創新成果不斷涌現的良好局面,為建成創新型企業打下了堅實基礎。
“作為企業生產一線的創新集體,公司將繼續發揮技能大師工作室弘揚勞模精神、工匠精神的作用,輻射帶動一批本領過硬、創新能力強的技能人才,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平陽重工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陳懷奇說。
本報記者郭寧 本報通訊員蘭瑞芬
記者手記
聚人才集巧匠 共成長同發展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高技能人才是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制造、中國創造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作為一家老牌國企,成立于1955年的平陽重工,在積極開展勞動競賽、技能競賽、“名師帶高徒”等活動的同時,大力推動技能大師工作室的建設,讓表現突出的高技能人才或能工巧匠依托企業,搭建載體,以以師帶徒等方式大力培養技能人才并開展技術攻關,推動技術進步和解決關鍵性技術難題,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這些重視人才、培養人才的渠道,為生產一線技術工人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臺,而技能人才則以技術創新為公司創造價值的同時實現自我價值,助力企業和人才的雙向奔赴,實現了公司與個人共成長、同發展。
來源:山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