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劉征建議:加快海上浮式儲油基地建設 提高我國石油儲備能力
來源:央廣網 日期:2020-05-23 字體:
【大】【中】【小】
央廣網北京5月22日消息(記者郭淼)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受多種因素影響,今年以來,國際原油價格波動加劇,國際原油市場首次出現“負油價”。雖然近期因需求復蘇及產油國加速減產,國際油價已出現反彈,然而,對第二波疫情的擔憂仍籠罩市場。
石油儲備是一個國家的重要戰略儲備項目之一。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原中國船舶集團大船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劉征建議,應加快海上浮式儲油基地建設,提高我國石油儲備能力。海上儲油基地的建設周期需要多久?與陸地儲油相比,海上儲油具備哪些優勢?
石油儲備與外匯儲備一樣,是保障一個國家經濟社會平穩運行的重要戰略儲備資源,是國家不受或少受外界重大風險沖擊的重要保障。劉征認為,近年來,我國石油儲備建設取得了很大發展,但儲備量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比還有差距。
“根據國際能源署建議,一個國家的石油儲備至少應該達到90天的進口量。比如2019年,我國原油進口5億多噸,若要達到90天的‘安全線’,我國石油儲備至少要達到1.25億噸。從實際儲量來看,目前我國石油儲備在4000萬噸左右,與安全儲備要求差距甚遠。”劉征說。
鑒于此,我國已經完成石油儲備一期工程建設,包括舟山、鎮海、大連和黃島等4個基地,總儲備庫容1243萬噸,二期項目預計今年年底完成建設,屆時我國石油儲備也未超過7000萬噸,仍存在5000萬噸左右的安全儲備缺口。劉征認為,海上浮式儲油為我國加快儲油能力建設提供了絕佳選擇:“海上浮式儲油是對陸地儲油能力的一種完善和補充,但是它不能替代陸地儲油,特別是在當前情況下,能得到快速提升。”
在劉征看來,現有老舊船即可上崗儲油,這不僅僅縮短了原油設施建設的周期,也將提振我國造船業的發展。“我國超大型石油運輸船不少,如果國家收購回來,立即可以轉化為石油儲備能力。減少了現在的石油儲備運力,淘汰了過去的一批船舶。這些船在安全環保等方面都落后了,但石油儲備方面的能力還是具備的,在淘汰了落后的船舶后,又激發了兩大公司建造新的船舶,這也拉動了內需。”劉征說。
同時,從建造周期和成本來看,劉征分析,目前海上浮式裝備建造成本較歷史高點至少下降了4成以上。他說:“現在建設一批海上浮式石油裝置,和高峰時相比,成本下降了40%,經濟性上來說是可行的。建造周期基本是1.5年-2年就會有大批裝置交付使用,從時間上看也是現實可行的。”
此外,浮式儲油因其具備可移動性,與固定的陸地儲油設備相比,具有更強的安全性。劉征說:“浮式儲油設施一般具有動力,可以移動,不像陸式儲油是固定的,可以實現遠距離運移,方便儲備原油及時運輸。此外,從安全性看,浮式儲油能夠避免地震等帶來的影響。所以,總體來看,浮式儲油設施不僅在安全性和經濟性方面具有優勢,而且可以快速建成,實現我國石油儲備能力的快速提升。”
劉征表示,當前國際油價走勢為我國加大原油儲備提供了難得的時間窗口。市場普遍預測,2020年全球原油需求萎縮已經成為定局,全年油價很難有效突破40美元/桶。但劉征說,從中長期看,油價不可能長期偏離真實價值,國際油價未來會進入上行通道。除歐佩克國家外,全球原油生產成本基本在35美元/桶以上,2021年以后,油價有望回升到50美元/桶以上。
劉征舉例說:“以一艘VLCC可以儲備200萬桶原油為例,按照20美元/桶的價差計算,一艘VLCC進行浮式儲油能夠為我國石油儲備節省約3億元人民幣成本(價格)。”